他们甚至根本不去点搜索结果的链接。这就是为什么GEO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,生成式引擎优化)会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
GEO vs SEO:不是一个战场的游戏规则
打个比方,你想找“番茄炒蛋”的做法。
- SEO:你去 Google 搜索,看到一堆网站链接,你的目标是让自己的网站排到第一页,最好第一位,这样别人点进来看。
- GEO:你直接问 ChatGPT:“怎么做番茄炒蛋?” 它会一步步告诉你做法,而你的目标是——让它直接用你的菜谱内容,或者引用你的品牌作为来源。
换句话说:
- SEO 关注的是“被点击”
- GEO 关注的是“被引用”
这两个思路差别很大。在 AI 时代,光有好排名可能不够,你得让 AI 觉得你是它最靠谱的朋友。
为什么 GEO 现在这么重要?
现实情况是,大语言模型(LLM)正在接管信息入口。
以前用户获取信息的路径是:搜索 → 点击 → 阅读 → 决策。
现在是:提问 → AI 总结 → 直接决策。
如果 AI 在总结时没引用到你,那你连出场机会都没有。就好像你参加一场大型行业展会,展厅里有成千上万家展商,客户只走了一条主通道,结果你的位置刚好在主通道拐弯的死角里——你的摊位再精美,也没多少人看见。
我接触过一些外贸企业,他们的网站在 Google 排名不高,但在 ChatGPT 或 Gemini 的回答里,品牌名却经常出现。这类企业的 GEO 做得就很到位。
GEO 的第一步:让 AI 觉得你靠谱
AI 模型怎么判断你是否“靠谱”?
它会像一个超级勤奋的读者一样:
- 海量抓取:爬遍各种网站、新闻、论坛、社交媒体。
- 深度理解:分析你的内容结构、数据、上下文。
- 生成回答:在回答用户问题时,从它认为最可靠的内容里抽取信息。
所以,如果你的网站充满错别字、数据错误、语句不完整——别指望 AI 会引用你。就像你去面试,如果简历全是错别字,HR 都懒得看。
高质量内容:不是“写多”,而是“写全、写准、写好”
1. 全面回答问题
别只给用户一个“及格答案”。
比如你写“如何保养自行车”,除了清洁链条,你还可以写:
- 如何挑选润滑油
- 每隔多久检查刹车线
- 雨天骑行后的防锈小技巧
这样一篇文章,AI 会觉得“哦,这个作者很懂”,用户也会觉得你更靠谱。
2. 结构清晰
用 H2、H3 标题,加上列表、表格。
这不仅方便人类读,也方便 AI 模型快速理解信息结构。AI 喜欢“一目了然”的文章,不喜欢“密密麻麻的文字墙”。
3. 加点人味
纯技术文章也可以插入一点人类化的评论。
比如:
“我第一次清洁自行车链条的时候,没戴手套,结果手上全是黑油,洗了半小时才干净——所以一定要戴手套。”
这种细节不仅拉近距离,还能让内容更真实。
E-E-A-T:AI 眼中的信誉分
Google 最先提出的 E-E-A-T(经验、专业、权威、信任)标准,现在在 GEO 里同样适用。
经验(Experience)
用第一手经验写文章。
比如谈笔记本电脑,就写你自己用过哪些型号、遇到什么问题、为什么换机。
专业(Expertise)
深入讲技术细节。
写摄影就分析光圈、快门、ISO;写外贸就讲清楚 FOB、CIF 的区别和谈判技巧。
权威(Authoritativeness)
引用业内公认的权威来源。
比如外贸类文章,可以引用 WTO、UNCTAD、Statista 的数据;SEO 类文章,可以引用 Google 官方文档。
信任(Trustworthiness)
保持内容真实透明,引用可靠数据,网站用 HTTPS,作者信息公开。
多平台曝光:让 AI 到处“遇见”你
很多人以为做 GEO 只要网站好就行,其实不然。
AI 在训练时,会抓取全网的内容,包括知乎、小红书、Bilibili、LinkedIn 等平台。即使这些平台不直接给你反链,你的品牌被频繁提及,也会加分。
举个例子:
- 你在知乎写了一篇外贸谈判技巧,评论区有几个人提到你的品牌;
- 小红书上有人分享了你们 CRM 软件的使用心得;
- LinkedIn 上,你发的独立站 SEO 案例被多次转发。
这些“品牌提及”,会让 AI 认为你在这个领域是被认可的。
💡 顺便一提,我们的 询盘云 RAG SEO 服务,就有帮助客户做多平台内容布局的功能,保证不仅搜索引擎能找到你,AI 也能认识你。(感兴趣可以戳我微信 👉 https://eturl.cn/rg7Pu6)

技术优化:别让 AI 爬虫迷路
再好的内容,如果 AI 爬虫抓不到、理解不了,也是白搭。技术优化是 GEO 的“地基”,不稳就塌。
1. 网站结构要清晰
- 首页、分类页、文章页层级不要太深。
- 用清楚的 URL,比如
yourdomain.com/seo-tips
,别用yourdomain.com/article?id=1234
这种。 - 内部链接要合理,就像一个购物中心的指示牌,能让爬虫轻松从A走到B。
2. 速度要快
AI 爬虫和用户一样,没有耐心等你慢吞吞加载。尤其外贸站,海外访问速度更关键。CDN、图片压缩、代码精简——这些都是基本功。
3. 语义标签要用对
- 用
<title>
放主标题,确保包含主要关键词。 - 用
<h1>
、<h2>
、<h3>
分层组织文章内容。 - 列表
<ul>
、<ol>
、表格<table>
都是 AI 的“信息提取神器”。
GEO 效果评估:怎么知道你做得好不好?
和传统 SEO 不同,GEO 没有一个“谷歌排名”可以直接看。
那我们怎么判断 GEO 是否有效?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:
1. 品牌提及监测
看看你的品牌在不同平台、媒体上的出现次数。
比如通过 Google Alerts、Brand24、Mention 等工具,监控是否有新的提及。
2. AI 引用检测
在 ChatGPT、Gemini、Copilot 里主动问与你业务相关的问题,看看 AI 回答中是否出现了你的品牌或内容。
我有一个客户,每个月都会测试 50+ 个行业问题,做成一个“AI 可见性报告”。
3. 流量和转化变化
虽然 GEO 不是直接为了点击率,但它带来的品牌曝光,最终会反映在直接访问量、品牌搜索量、询盘量的变化上。
真实案例:一个外贸站的 GEO 逆袭
有家外贸企业,Google 排名一直不算好,但他们坚持:
- 每周发 2-3 篇深度文章,带真实案例和第一手经验;
- 在 LinkedIn、知乎等平台同步发布内容;
- 定期让团队成员在相关讨论里提到品牌;
- 用 询盘云 RAG SEO 做内容布局和跨平台发布。
结果半年后,他们的网站依旧没能抢到 Google 首页的大词排名,但在 ChatGPT 回答的 40% 行业问题里,品牌被直接引用或间接提及,客户也开始说“我在 AI 搜到你们的”。

总结:GEO 不是替代 SEO,而是新战场的补位
SEO 依然重要,但只盯着排名会越来越吃力。GEO 是另一条战线——让你的内容在 AI 生成回答中有一席之地。
简单来说:
- 写全、写准、写好,让 AI 愿意引用你;
- 多平台曝光,让 AI 到处“遇见”你;
- 技术优化,让 AI 爬虫轻松抓取你的内容;
- 持续评估,不断调整策略。
💬 最后的建议
如果你想在 AI 搜索时代抢占先机,不妨先从一个 GEO 测试项目开始。我们在 询盘云 已经帮不少外贸企业做过落地方案,尤其是 RAG SEO + 多平台品牌提及的组合,很适合起步阶段试水。
👉 加我微信聊聊,看看你的业务在哪些问题上能让 AI “点名”你: https://eturl.cn/rg7Pu6
更多关于GEO的内容,推荐阅读:
Google AI 模式下的SEO革命:生成式搜索优化(GEO)与未来营销策略
ChatGPT 搜索优化实战指南:让AI在客户提问时“替你说话”
微信扫一扫 或 点击链接联系我